吴平凯:创新的脚步永不停歇
图为吴平凯正在测量桥隧数据。
他,刻苦钻研,从初级技工成长为全路技术能手;他,锐意改革,不但每年为单位节约大笔资金,还带动同事共同进步。他叫吴平凯,是绵阳工务段广元桥路车间安全工长。
桥隧工是个细活儿,要想干好这份工作,不下苦功是不行的。自1984年担任桥隧工以来,吴平凯便暗下决心,一定要学好业务知识。在工作中,每当看到老师傅查看图纸破解施工难题时,他总会凑上去认真观察,提出各种问题;师傅们下班后,他把自己关在学习室里,重复查看施工图纸,不断钻研;回家后,他还找来相关书籍,认真研究。勤奋好学、做人踏实的吴平凯逐渐成为班组里的技术骨干。
在长达20多年的桥隧路基维修、大修施工作业中,吴平凯不断充实自己,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。在2001年成都铁路局桥隧工技术表演赛中,他凭着扎实的功底,在高手如林的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,获得全能第一的桂冠,同时获得了成都局 “技术能手”称号。2002年,他再次卫冕这一荣誉,并获得成都局“技术标杆”称号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。经过不懈努力,吴平凯在2008年考取了桥隧高级技师资格证书;2010年,他被聘为成都局首批 “桥隧首席技师”,同时成为成都局 “十百千人才计划”的桥隧领军人物,并在2012年年初荣获全路 “技术能手”称号。
作为桥隧职工中的技术 “掌门人”,他身上充分体现出了 “干一行钻一行”的精神。他利用自己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,在工作中大胆创新,啃下一块块 “硬骨头”。在去年上半年的架空线路施工中,他突破了路基施工梁采用单轨车和人工用撬棍转运的局限性,创造性地提出了利用拉轨车移梁、优化Ⅲ型枕施工梁的使用方法,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大幅提高了劳动效率。此法目前已在全段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使用。在去年下半年宝成线彭家湾隧道整治仰拱施工中,传统的架梁、撤梁方法极为耗时,难以提升工作效率。为破解这一难题,吴平凯再次出马。他在施工现场反复测量对比,并对原有工作程序进行了改进,使架梁、撤梁封锁区间时间由原来的3小时降为1小时,大大减小了施工对行车的影响。
如今,作为车间安全工长的他,在作业中总是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,任何安全隐患都难逃他的 “法眼”。不久前,吴平凯在宝成线白龙江大桥桥墩上跟班检查设备,突然听出桥下桥墩加固施工的空压机声音异常。于是,他立即拿起电喇叭喊住操作人员,让他停止风压机操作,然后和操作人员一道停机检查。当他使用专用工具打开空压机工作缸时,发现缸内一颗固定螺杆滑丝,导致工作部位松动。凭着对设备结构的熟悉和娴熟的技术经验,他仅仅用了10分钟就处理完故障,及时排除了设备安全隐患。 |